6月17日,上海市闵行区纪委监委发布通报:上海闵行装卸储运公司原总经理刘兆春与现任总经理刘影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同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家成立于1949年的老牌集体企业,是闵行地区港口物流服务的重要主体。两任核心管理者的“前腐后继”,暴露出集体企业治理体系的深层危机。类似案并非孤例——本月上海闵行、崇明两区有5名公职人员因集体资产问题被查。
类似案例涉及金山某设备工程公司,其物流运营部原经理丁某文主动向合作方索贿220万元,继任者胡某亮则通过串通物流公司抬高报价、转包业务,侵吞资金220余万元。同一岗位连续两任管理者涉案金额高达440万元。
当前,部分集体企业的资源管理环节是权力寻租腐败的高发区,仓储物流、土地资源、工程资金均有涉及。如闵行工业区拆违队长王福林等人受贿后放任违建,导致4万余平方米储备用地被非法占用,形成“收钱不拆违”的利益链;浦东祝桥镇林业站周荣良通过30余个项目虚开发票,系统性侵吞集体工程款和养护资金。
部分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也是腐败重灾区。如金山区红阳村原党总支书记朱贤斌在土地征收中侵吞补偿款102万元,并收取企业贿赂125万元;闵行虹桥村徐金华在动迁安置、厂房租赁中受贿187万元。这些案件揭示出集体资产产权模糊、账目不清、流转不透明等积弊。
专家认为,集体企业常面临所有者缺位问题。闵行储运公司作为“综合性服务集体企业”,名义上资产属集体所有,但职工代表大会等治理机构的作用不大,管理层实际掌控资产处置权。当缺乏有效制衡时,经管者极易将控制权转化为收益权,通过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实现权力变现。
为此,集体企业的治理框架亟待系统性构建。相关案件经办的纪检部门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需要尽快厘清产权与完善治理结构。如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明确职工持股比例与表决机制,激活所有者监督功能;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打破“家族化”“裙带化”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需要加紧构建“三位一体”监督网络。如接入集体资产交易系统,对异常报价(如胡某亮案中串通抬价)、关联交易实时预警;由上级审计部门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审计,重点核查工程发包(周荣良案)、土地租赁(朱贤斌案)等高风险领域;推广金山“蓝鲸护企工作站”模式,建立匿名举报—核查—反馈闭环系统。
相关企业深化廉洁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曾经的云南锡业集团储运公司的实践提供借鉴:通过“领导树廉、家庭助廉、岗位守廉”文化活动,结合《廉洁承诺书》签订、效能监察立项(年立18项),将反腐嵌入业务流程。集体企业需要将此类措施常态化,并强化案件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如闵行储运案发后,应立即开展仓储、运输业务岗位廉洁风险排查。
上海闵行储运公司两任总经理的“塌方式腐败”,揭示了集体企业在市场化转型中的治理短板。破解困局需要跳出“个案查处”思维,推进产权改革与监督科技化,将反腐内化为企业治理基因。
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