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阅读之前,先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本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也期待与您共同分享更多精彩的故事。笔者后续还将为大家奉上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公元241年,东吴的重臣、著名将军诸葛瑾因病去世,享年68岁。诸葛瑾去世后,按照他的遗嘱,丧葬事宜一切从简,不加铺张浪费,遵循他一生简朴的风格。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孙吴的顶尖将领之一,那么他是凭借什么样的原因能够一步步晋升,最终成为东吴的核心人物呢?本文将结合历史资料,为大家揭示诸葛瑾步步高升的原因。
诸葛瑾出生于琅琊诸葛家族,家族门第显赫。少年时期,他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且为人和善,尊老爱幼,深得周围人的喜爱,名声远扬。建安五年,年仅26岁的诸葛瑾,因忧虑中原战乱蔓延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决定举家迁移,前往江东避乱。在江东定居后,诸葛瑾结识了曲阿的贤士弘咨,这位弘咨不仅在曲阿当地有着极高的声誉,还与孙权有着亲戚关系——他是孙权的姐夫。
展开剩余78%弘咨通过与诸葛瑾的深入交谈,发现他不仅才华出众,且为人谦和,于是把诸葛瑾推荐给了孙权。当孙权与诸葛瑾见面后,立即被其风度所折服,觉得诸葛瑾既能言善辩,又有卓越的政治眼光,便将其招揽至麾下,与鲁肃等著名谋士一起出谋划策,成为江东政权的重要智囊之一。
《三国志》记载道:“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诸葛瑾在江东安身后,与当地的贤士步骘、严畯结为好友,三人常常一起游历,讨论学问,互相切磋,逐渐成为江东的年轻才俊。
正因如此,诸葛瑾在江东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孙权也开始逐步提拔他。诸葛瑾先后担任了海盐县长、长史等职务,逐步走上了东吴的权力阶梯。然而,诸葛瑾的仕途看似没有做出任何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他却一直能够得到孙权的提拔,最后甚至升至大将军的高位。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不断晋升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诸葛瑾温和的处事风格
诸葛瑾与孙权之间的君臣关系非常和谐,尤其是在劝谏孙权时,他总是语气平和,言辞不急不躁,不带有丝毫冲突或强硬的语气。他的劝告多以建议和提醒为主,语气温和,态度谦恭,成功地维护了孙权的面子和威严。因此,孙权非常愿意采纳诸葛瑾的意见,也喜欢与他沟通交流。而与此同时,诸如吴郡太守朱治及老臣张昭等人,在劝谏孙权时却言辞急迫、态度强硬,有时甚至让孙权感到尴尬或不悦,这种方式难免激起孙权的反感。
第二,诸葛瑾与孙权之间的深厚情谊
公元221年,蜀汉刘备率军征讨东吴,蜀吴关系紧张,出现了不少传言,指责诸葛瑾与刘备暗中勾结。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东吴名将陆逊力挺诸葛瑾,为其辩护,力求保全其名誉。孙权看到陆逊的上表后,对诸葛瑾说:“孤与诸葛瑾有着生死与共的誓言,他为人忠诚,讲求义理。”孙权继续回忆当年诸葛瑾在他要求诸葛亮留在东吴时的义气话语,表示“诸葛亮已经是刘备麾下的谋士,岂能随意更换阵营,诸葛瑾亦不会背叛东吴,犹如我不会负他一样。”这些话表明,孙权对诸葛瑾有着深厚的信任与尊敬,尽管外界有不少流言蜚语,孙权始终坚定站在诸葛瑾一边,甚至在此之后不断提拔他。
第三,诸葛瑾的仁爱之心和为人着想的品质
诸葛瑾不仅深得孙权的宠信,也因其宽厚仁爱的品格得到众多同僚的尊敬。东吴的谋士虞翻因直言不讳屡次顶撞孙权,差点因此被处死。得知此事后,诸葛瑾及时上表为虞翻求情,最终帮助虞翻保住了性命,尽管虞翻最终被流放至交州。这件事令虞翻十分感激,他在给亲朋的信中称赞诸葛瑾是一个仁爱宽厚的人,值得信赖。而孙权听闻此事后,更加看重诸葛瑾,凡是重要的决策,都会征询他的意见。
《三国志》中有记载,虞翻曾称赞诸葛瑾:“诸葛敦仁,心地清明,论理公正,虽有祁老之救,亦不失为大义。”孙权也因此更加重视诸葛瑾,重大军政决策都依赖于他的建议和智慧。
综上所述,诸葛瑾能够从东吴的普通臣子一步步升迁,最终成为大将军,正是因为他在言辞上的温和、对孙权的忠诚以及其仁爱待人的品性。在东吴政权中,诸葛瑾无疑是孙权最为亲近的心腹之一,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